德国新闻界的“零时”|《财经》书摘
在纽伦堡,德国记者们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彼时,德国新闻业正百废待兴:盟军占领德国后,纳粹政权掌控下的新闻机构被悉数取缔。在放弃了对新闻进行事先审查的计划后,军管政府发布的“时事简报”暂时承担了新闻报道的职能。
在纽伦堡,德国记者们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彼时,德国新闻业正百废待兴:盟军占领德国后,纳粹政权掌控下的新闻机构被悉数取缔。在放弃了对新闻进行事先审查的计划后,军管政府发布的“时事简报”暂时承担了新闻报道的职能。
在柏林市中心,一位德国父亲指着地上镶嵌的铜砖告诉孩子:"这里曾住着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而在东京靖国神社,参拜者正对着甲级战犯的牌位鞠躬。同样面对历史罪责,两个国家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今天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位置。
2025年,世界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后的纽伦堡与东京两大国际军事审判开启了现代国际法治的新纪元。作为战后亚洲秩序重建的核心事件,东京审判不仅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清算,更是国际社会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深刻法理反思的里程碑。在西方中心主义长期主导的国
为什么同样是从二战废墟中站起来的国家,德国能赢得世界的尊重,重回国际大家庭。
本报驻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青 木 王景贤 潘小多 本报记者 刘雅婷编者的话:“博物馆里的二战记忆”系列报道第四期,聚焦于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博物馆里的二战文物。在四家博物馆中,美国的文件运输箱、苏联的“勒死希特勒”海报、日军炮制的欺骗政治漫画及中国假钞等文物,
1945年11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纽伦堡。一个罪恶政权的军政高层将在此接受法律的追责,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断无先例的。正如主导此事的美国人所强调的那样:法治原则高于复仇心理。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的司法宫开庭审判纳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以全人类的名义审视法西斯分子所犯下的战争罪行。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人类试图用法律手段来反省历史的一种尝试,是国际法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审判厅中落下的法槌,穿透时空,以国际法的名义维护了来
1945 年,这位来自中国的战地记者跟随英军渡过了莱茵河。在盟军占领下的柏林短暂落脚后,他于秋天抵达了纽伦堡。这座帝国城市一度是旅游胜地。“今日呢,”他在10 月9 日的报道中这样写道,“行人络绎到达纽伦堡,既不是来看文物(得在碎砖堆里去捡),也不是来吃姜汁面